時下的音樂主流發行方式已自''傳統實體唱片''轉變為''數位串流平台''發行;從久久一張7至10首歌曲的專輯演變為較為頻繁的數位單曲發表。隨著音樂載體的轉變(黑膠-CD-數位檔案)與聆聽方式(整張專輯按順序聆聽至隨選與自定義播放清單)的演進,音樂的母帶後期處理也理當與時俱進的做出改變。
母帶後期處理在唱片製作的環節中是壓片、數位上架前的最後一個步驟,經過母帶後期處理的唱片或單曲會比未經過母帶後期處理的音軌更具有競爭性及可聽性,並且較能相容於各式播放場合及環境。
時下的數位串流平台舉凡Apple Music、Spotify、KKbox、QQ音樂、YouTube等皆以有損壓縮為主要的串流檔案格式,對檔案的音質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影響 ; 音檔的壓縮透過演算法與聲學心理學(psychoacoustic)等原理,讓壓縮的音質損害盡可能降至最低或不易被人耳察覺,同時減少數據串流所需之流量,從而達到音樂線上即時串流播送的目的。
由於數位串流發行已成主流,音樂的隨選隨聽與自定義播放清單成為日常,因而各家串流平台商為了讓聽者有更舒適、連貫、一體性的聆聽感受,故而採用了曲跟曲之間的音量(甚至是音樂動態)等化處理。串流平台的音樂等化處理會使得傳統唱片製作上採取高動態壓縮、大音壓輸出的歌曲在各個播放平台播出時被大幅度的降低音量 ; 此時相較於其他較少動態壓縮的歌曲,高動態壓縮的音樂會顯得格外的缺乏音樂動態、演繹上也明顯地缺乏起伏、音質較差。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傳統的唱片製作時常透過犧牲音樂的整體動態(使用Compressor或Limiter來讓音樂的動態受到壓縮限制)來換取較高的輸出音壓,而人類聽覺本能上會認為同樣的音樂中、音量較大的音樂會較音量小的好聽,因而致使時下的母帶後期處理主流依然使用著這個過時的觀念與認知來提供母帶後期服務與製作。
美商瓦器錄音棚熟知各個串流平台商所使用的音量等化標準,同時亦持續的研究與觀察各家串流平台演算法對於音樂聆聽播放、聲學心理學上的影響 ; 對於各種不同壓縮格式的特性、規格與壓縮法亦有諸多的研究,加上瓦器旗下之聲紋鑑識實驗室的專家團隊協助瓦器的製作團隊完全掌握並駕馭時下主流的數位串流媒體,能確保瓦器錄音棚的製作水平維持國際一線的水準。
瓦器錄音室針對數位串流平台的發行品之母帶後期處理均會盡可能的使用完整的音樂動態空間,並竭力的使數位母帶之最終音壓與各個平台的預設音壓吻合,減少數位平台的演算法對發行上架之音樂做出檔案轉換或異動。
若時下的數位上架發行是您主要的作品發行模式,為了確保聽眾最佳的聆聽感受、最大化音樂的音質、極小化壓縮串流對音質的損害,選擇美商瓦器錄音棚針對數位串流檔案格式所做的母帶後期製作服務能確保所有嘔心瀝血之作得到最妥當的照顧。
關於母帶後期處理的原理與製作規格、參考報價請參閱標準母帶後期處理與進階母帶後期處理。
#特別注意:
在進入到母帶後期處理的階段時,便不能再回復到混音階段,進行音樂平衡上的更動 (除非是使用Stem Tracks Mastering)。
在即將進入母帶後期處理前,請務必確實檢查過您的各樂曲混音,再進行母帶後期處理。
母帶後期處理並不能完全的處理混音、錄音所造成的缺失,僅能部分、有限度的修復先前階段的瑕疵。
關鍵字 : TIDAL, Spotify, KKbox, Apple Music, iTunes, mp3, WAV, FLAC, Mastering, 數位上架, 數位發行, 母帶後期處理
Follow Us